【新唐人亞太台2013年5月16日訊】台灣的硬質玉米,超過百分比之99都由國外進口 ,政府為了活化休耕農地, 維護生產環境 ,以及創造就業機會,今年開始調整休耕政策,鼓勵農民在第二期作種植硬質玉米,增加收益。
大卡車到農會的倉庫,裝載黃澄澄的硬質玉米,準備運到工廠製作飼料。政府今年開始調整休耕政策,種植硬質玉米,對農民也很有助益。
農民 陳清波:「我們的土地漸漸活化,對我們的環境,我們的地方很有幫助。」
農民 詹來順:「政府改變休耕政策,我們租田比較容易,可以大面積企業化經營。」
台灣南區農糧署副分署長 余錦訪:「像去年休耕農地一年,是可以申請兩個期作的休耕補助, 但是從今年開始, 休耕地,只能夠請領一個期作的休耕補助,另外,一個期作,政府是鼓勵, 能夠活化利用。」
硬質玉米在國內需求量大,但自給率低,而南部是硬質玉米主要產地,因此台南市政府對於活化休耕的政策,也積極配合。
台南鹽水區農會總幹事 邱廖芸華 :
「硬質玉米,不必擔心滯銷問題,我們台灣自給率不到1%。」
台南市農業局科長 吳心浩:
「我們擬定3年目標,我們今年102年度,我們希望達到3千3百公頃,也是比去年增加1千6百多公頃,我們第二年希望達到5千公頃,第三年能達到7千公頃的目標。」
農委會預計今年在全國活化1萬公頃休耕農地,推動硬質玉米種植,除了提高國內的糧食自給率,也維護生產環境 ,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。
新唐人亞太電視 史進旺 台灣台南採訪報導
|